6月22日上午
演讲主题:“走出去”-本土展览企业的机遇与挑战
演讲人:东浩兰生(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曹炜
演讲要点:
一、会展“走出去”面临发展机遇
改革开放40年了,中国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的方向没有变,与此同时,中国经济总量已位居全球第二,会展业的规模已位列世界第二,正向会展强国迈进,这些都为会展企业“走出去”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宏观环境。
“一带一路”倡议明确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方向,加快了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步伐。中国的优秀企业不但要有本土竞争力,更要具备国际竞争力。
东浩兰生集团有四大产业板块:外服、会展、国贸、置业。这为会展集团“走出去”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和产业保障,贸易对会展起到了强大推动作用。近几年,东浩兰生的会展集团已经形成了展览组织、展馆运营会议会务、广告传媒和活动赛事等完备的会展产业链。
二、实践探索——集团“走出去”的具体案例
我们集团“走出去”的实践,经历了四个阶段,同时也包含了集团走出去的四种模式。
1、境外参展
由集团组织国内的展商,到境外知名的展会参展。这一阶段,我们在境外展中仅仅是展商组织方。
案例:华交会
聚焦纺织、家居用品等中国优势出口行业;寻找主要出口市场为举办地;扩大华交会品牌全球影响力。
2、境外合作办展
即与境外会展机构合作办展,集团负责一部分的招展和运营工作。
案例:
国别展-印尼中国技术设备和商品展
为响应政府倡导而生,结合中国出口优势和举办国需求(机电装备、日用消费、现代农业),与当地企业和机构保持密切合作,扎根印尼市场,逐步向专业展转型。
品牌共生-“广印展”泰国展
与成熟展会业务合作、品牌共生,降低展会风险、扩大品牌影响力,品牌匹配、展品趋同、展商互补、买家共享。
3、品牌复制
在境外复制集团已有的会展品牌,推动自己的品牌“走出去”。这一阶段,从招展、观众组织,到运营,都由我们集团自己负责。
案例:“广印展”肯尼亚展
自主品牌、区域复制,与当地合作伙伴深度合作,招募中国和国际公司参展,非洲本土买家。
4、兼并收购
通过股权投资,获得境外会展企业的控制权,并且获得品牌、团队、渠道和资源。集团正积极寻找符合战略目标的境外公司,进行股权合作。
会展“走出去”所面临的挑战:
1、对战略上优先度的认知:本土会展项目国际化和走出去,谁先谁后?
2、长期持续性投资?是否要在目的地建立运营公司?
3、开拓和管控,如何在境外进行市场开拓,在境外实现项目管控,如何建立优秀的战略团队和运营团队?
4、如何形成可供国际化复制的自主品牌?
5、如何由国别展向专业展转型,加速专业化?
三、战略思考
1、本土企业走出去的路径
关于“走出去”的路径,要从四个方面来推进:一是从政府推动到市场化运营;二是从综合展到专业展;三是从委托运营到境外设立运营公司;四是从业务合作到股权合作。
2、“引进来”与“走出去”双轮驱动
关于“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双轮驱动,我们将从三方面努力:一是加快自主培育本土行业领先的会展项目、形成优势品牌;二是通过项目合作、投资并购等方式获取国际知名的会展品牌、人才和营销渠道;三是2019年起,引进全球著名“HR Technology”大会和展览在中国举办。未来还将引进更多的国际品牌展,在中国和世界其他区域举办。
3、提高能力,提升“走出去”的实力
关于“走出去”的实力,要从三方面来提升:一是优化运营,加大对信息化的投入,提升管理水平,为今后的组织和业务的协同打好基础;二是创新体制机制,加大国际化人才、领军人才、项目人才的引进力度,为人才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三是加强与国际知名的会展组织合作,提升企业、项目、人才的专业精神和国际化水平。
提问环节:
1:您刚才提到很多例子是你们东浩兰生走向国际的尝试。有没有和中国本土企业联合出海的例子?
曹炜:我们在走国际化道路当中还处于探索和尝试。2016年我们做了一些海外并购,也对海外市场做了一些了解。你提到组团出去,这方面我们也有考虑。通过这次CEO峰会,我们结识了很多国际知名企业和本土企业非常优秀的领导人,希望我们以后加强合作!
2:对比国际展览公司,我们国有企业的优势是什么?面临挑战是什么?
曹炜:在国内,国有企业有优势,包括来自政府的支持,组织动员能力较强。当国外展会公司进入中国,希望和中国企业合作时,我们有优势。
但说到“走出去”,相对来说的劣势,一是国有体制机制上没有相应地创新。我们在尝试,比如说组成混合所有制团队去承接海外项目;二是决策程序方面的问题,周期长,而国际并购、展会合作的机会是瞬息万变,因此我们需要改革决策体制、机制。可能我们还会设立一些基金,快速进入国外市场。
3:如果要进入拉斯维加斯这样的美国市场,是建立战略合作,把你们的展复制到国外?还是通过并购的方式去进入?你倾向于哪一种?
曹炜:“走出去”的第一步,可能先做项目合作,合作方互相进行战略方向的匹配、协同、资源互补。下一步,我们会考虑股权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