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协会发布】“2018国际会展业CEO上海峰会”演讲要点(八)2018/12/19

演讲时间:6月21日下午

专题研讨:城市博览局长与国际CEO对话(下)

主持人:仲  刚  上海万耀企龙展览有限公司总裁

研讨嘉宾:

艾爱博 荷兰皇家展览集团VNU万耀展览欧洲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

蔡   俏 海口市会展局局长

裘建平 杭州市会展办主任

施铭泽 塔苏斯集团中国区董事长

王琼文 厦门市会议展览事务局局长

王国洪 ITE集团亚洲区总裁


仲刚:

请问海口、杭州、厦门的三位局长,你们承接过哪些国际展?感受怎么样?这些项目与当地产业、政策是否吻合?

王琼文:

第一,厦门展览以自主品牌为主加移植展,对巡回展兴趣不大。五年前,厦门根据当地产业特点发展自主落地生根型的品牌展会,培养自主IP超过120个,至今能够生存发展五年以上的有80多个。今年上半年新注册的自主IP有33个,还有5个等待批示。

第二,厦门做的是在地和本地的PCO和PEO,旨在培育这些本地的策展策会公司,同时引进移植展,要求必须在厦门办三年或者五年,隔两年来也可以,厦门将在整个产业政策扶持方面给予较大的支持。

第三,跟主体产业是否融合发展,并不是以客流引流为主,而是产业资源整合为主。一个展会必须跟厦门主导产业发展密切融合。

关于国际移植展,目前厦门正在和杜塞尔多夫谈,前提是必须落地,要求10万平米以上,不能办一次就走。


仲刚:

厦门属于内生式的培养IP生根发芽,非常好。

裘建平:

杭州的环境好,基础设施完善,交通方便,杭州离上海180公里,一个小时不到高铁就到了,机场有45条国际航线,年吞吐量4000万人。杭州的重点是发展会议,口号是“打造东方日内瓦”,引进国际高端会议,包括国内大型会议。

展览是杭州的痛点。现在国内很多城市展馆建设风起云涌,力度很大。但杭州到现在为止7个展馆,总面积30多万平方米,最大的是G20会场,9万平方米,大型展览承接能力有限。更关键的问题是杭州离上海太近,大型国际展览基本上都选择在上海。

杭州欢迎国际展览公司、知名的展览品牌到杭州去。国际企业选择杭州,也是有理由的:杭州的产业,特别是信息化产业、金融服务产业、旅游产业、休闲产业、健康养生产业,包括智能制造等方面都很有优势。另外杭州消费能力也很强。

杭州展览的重点也是培育本土品牌,也欢迎国内外企业到杭州办展。


仲刚:

现在越来越多地方政府有共识:根据产业发展,实现长效发展;同时欢迎新的展览,包括国际展览进入本地市场。

蔡俏:

海口提出国际旅游岛,是想吸引国际旅游者前来度假,但是这几年逐渐下滑,而国际会展发展越来越好。中央给海南极佳的政策,海南岛是对外经济开放的窗口,我们欢迎巡回展。

第一,海口希望基于会展业搭建一个平台。已经有很多会展企业总部入驻海口,我们希望能够吸引更多展览和国际会议过来。

第二,当然也希望吸引与自己产业相匹配的展览和会议,比如热带农业、休闲环保、大健康等等。

所以我们是两条路走,既欢迎巡回展,也结合自己的产业和外来展会的交流。

仲刚:

以上一轮是地方父母官,接下来是国际公司CEO。

施先生,很多国际公司到上广北去,现在也开始去其他城市。你们除了上广北之外,还去哪里?碰到什么样的困难?有什么样的感想?你们的计划和体验是什么?

施铭泽:

塔苏斯自12年前,开始与中国中部城市郑州合作。郑州是一个iPhone之城,因为大家用的iPhone都是在郑州产的,塔苏斯非常紧密地和当地主办者以及当地机构合作,我们也联合了UBM在郑州合作。

塔苏斯通过此类多样化的合作机制,实现了保持多年来15%的增长。未来的增长可能还是来自于中部城市或地区,除了郑州,还有成都、武汉。我非常有信心,郑州市政府提供了专业的服务和帮扶,欢迎没有去过郑州的朋友们去看一看,未来前景一片光明。


王国洪:

大部分国际机构都会有这样的观点,北上广是已经非常知名,机会已经饱和了,可能展览规模会变大,而质量提升飞跃非常难。于是,我们组建了值得信任的团队,到中国西部去做展览会务,比如重庆、成都,也依托深圳拓展到周边城市。这些城市是非常有机会的,但前提是,你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机会,并不是说所有的机会都适合你。

艾爱博:

VNU有两个关键词,自律、专注,这是我们多年来秉承的精神。虽然VNU在中国的收入已经达1500万欧元,如何才能在中国能有更大的作为,仍需要非常严肃认真地考虑。正如我们总是对自己的孩子们说,你要想买自行车,你需要先工作,这是很重要的一点。未来,我们会先专注北上广,在其他城市的发展,要考虑和合资企业一起做。

仲刚:

现在进入更深入、更细节、大家更感兴趣的内容讨论。

有一些在二线市场做过项目的国际公司老总们说,二线城市的政府非常欢迎大家,政策非常好,但去了以后,真正成功的不太多。比如UBM亚太总裁说,酒店展到了广州、成都,母婴展到了昆明,说是有补贴,但走的时候由于各种原因还是没有拿到的。请教三位局长:怎么保证这些政策透明、公平、公开,让国际伙伴可以放心,能准确了解我们的政策?

蔡俏:

我们应该秉承诚信原则。在海口,招揽项目有一套程序,办这个事,有多少资金,明确一个幅度,由会展局把握,谈完之后就签订合同,包括之后怎么付钱。基本上在海口执行合同是不折不扣的。讲到国际展如何进入二三线城市,我觉得要多几轮交流,多考察,要事先磨合,无法一次谈成。

裘建平:

杭州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台资金奖励的政策,但是杭州立法已经完成。一个地方对会展业的支持扶持,最主要的是法制环境是可持续、长期的,政府的服务和规范、市场公平性的维护,至关重要。

当然各个城市都有扶持政策。任何一个展览,是到杭州,还是到厦门、海口,是双方的事情,就跟谈恋爱找对象一样。作为地方政府,扶持政策对所有企业都是透明公开。作为企业,这是市场行为,有可能在上海能办成功,而在杭州就不一定会成功。

王琼文:

从厦门角度来讲,只要你符合政策,我们会把钱送到你手上,从来没有失约过,因为守约精神是国际化过程中最主要的。我想强调一点,我们注重落地生根型的IP,同时不拒绝国际会展项目落户厦门;但是在谈判中会提出要求举办三、五届,然后明确给予充足的资金扶持。

厦门对会展项目的资金扶持始于上世纪年代末,每两年调整一次政策,到现在已经调整了六次,在厦门会展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上,有中英文版说明,公开透明,访问者有来自116个国家的客商。举个例子,最近我为中国材料大会争取政策,经过我们全力以赴地争取,已经批了几百万。但是我和材料大会明确,你必须办三、五届,所有政策将全部兑现。

仲刚:

最后请三位国际会展CEO各用一句话总结。

施铭泽:

第一,补贴很棒,我们很喜欢,特别来自于商务部的政策;第二,每一个展览必须自负盈亏,靠补贴不是长久之计。我们更看重的是本地政府和场馆提供一站式服务,使这个展览便利。我们希望会展局能够更多像办事的部门,而不是一个单纯的政府部门。

王国洪:

我今天了解到,中国完完全全准备好走出国门。事实上,“引进来”已经做得非常好,包括政府举办的进口博览会。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主办方把好的展览带到国际上。单就硬件和基础设施来说,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一,所以现在需要赶上的还是“走出去”这一块。

艾爱博:

补贴只是起到短期的作用,一直靠补贴肯定是不行的。但是我很惊讶的是,中国展览业在过去20年间已经完成了欧洲100年间的工作,这就好像冲刺和马拉松一样,欧盟一直在跑马拉松,中国好像一直在冲刺。希望冲刺过程不要忘了可持续这一点。

仲刚:

我们这个论坛帮助国际公司和地方会展的领导和企业架起桥梁,非常感谢六位精彩的分享,谢谢大家!

行业信息
展会动态
业内动态
政策法规
相关文章推荐
上海市会展行业协会六届三次会员会员大会座位表
2025/03/06
【协会发布】“2024年度上海品牌展览会、优秀展览会”正式公布!
2025/02/28
邮件订阅
SCEI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