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1日至12日举办的“2016国际会展业CEO上海峰会”,以“市场化和国际竞争力”为主题,设置了5个议题。
1月11日下午举行了第二节论坛,本节议题是“经济‘新常态’下,展览主办机构战略目标的再造”。
过去三十年间,得益于“投资、出口、消费”的三驾马车,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但过去已经习惯的常态正在面临深刻的挑战: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非常大,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正“换挡”为中高速。在“新常态”背景下,经济结构转型、产业升级等都对会展行业和展览企业提出了时代的要求,传统思路做生意的方式或将发生巨大的改变。
本议题由Paul Woodward咨询公司总裁Paul Woodward(伍德保)主持。有6人演讲。他们与听众分享如何聚焦自身的优劣势;如何通过市场定位,制定中长期的战略规划;如何在办展理念、管理经验和专业技能方面提升核心竞争力。
4、上海市国际展览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顾春霆发言要点
一、上海会展经济新常态的五点看法
1、浦东浦西两大场馆构成的战略并举,将成为上海展览产业的新常态。上海会展业的发展规模,完全可以使浦东浦西两大场馆继续保持较高的出租率,这符合上海建设国际会展之都的发展需要。
2、政府层面加大对上海会展业的引导,减少行政审批,减少政府办展,将成为政企关系的新常态。为此,上海市将进一步完善法制环境,建立跨部门的联动机制和公共服务平台,鼓励新业态与新模式,强化对会展业的引导。可以预计,上海的办展环境将越来越好,发展空间越来越大。
3、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重复办展现象还将持续较长一段时间。激烈的市场竞争,将推动上海会展项目优胜劣汰,好的项目不断成长。
4、信息技术和会展产业相融合,线上线下相结合,提升展会品质将成为取胜的关键。信息类的公司和运输搭建公司一样,将成为会展产业链不可或缺的一员。一般地说,展览公司在信息技术方面并不具备专业优势,应该把有些服务外包出去,降低成本,同时以较快的速度站在同类展会的前沿。
5、资本渗入会展行业将是大势所趋。资本加理念,将推动行业的进步。资本是逐利的,如果展览会波动比较大,市场分散而不具有垄断性,就很难保证持续高增长。因此我认为,资本对会展业未来的变化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当然,资本理念、模式、技术一旦结合,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整个展览业态,从而推动展览行业的进步。
二、关于上海市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在经济新常态下战略目标再构建。
1、合作共赢,创新办展模式,增强企业发展核心。深入行业,把展览会做精做细,做出品质,才能继续发展,展览会的系统性也能不断细化和深化。项目团队要创新思路,认真策划,寻找有解决方案的合作方,共同落实,这是一种值得探讨的比较理想的办展模式。
2、以资本为纽带,以明晰的产权关系为基础,以开放合作共赢的心态,加强与中外组展机构的合作。合作形式可以是共同举办展会,也可以是建立综合性的行业平台,做深做透行业。
3、肩负本土企业责任,严格行业自律,共同打造上海国际会展之都。我们始终关注上海会展业的规范、健康、有序发展,愿意同政府、协会、同行以及上下游企业一道推进上海国际会展之都的建设。展会作为公共的活动,既要有盈利有发展,也要尽一份社会责任。
5、亚洲博闻展览公司执行总裁Jime Essink(爱新克)发言要点
一、亚洲博闻目前在中国市场面临的挑战
1、大型展会的增长受到场地的限制。如果我们要把危机转成机会,就必须认真考虑场地限制问题。九月香港珠宝展给我们的启发是,大型展可以有两个场地,一展两馆;或者还有一个思路,就是把一个展览按其内容细分为两期举办,比如酒店展可以分成两期,一期主要是食品和餐饮,二期主要是酒店家具、装饰、安全用品等等。因为场地的限制,我们反而能更创新,能够有更多的增长。
2、同类型展会的竞争。毫无疑问,竞争带来很多的好处,它是一个可以提升你们自身能力的很好机会。但是前提必须是公平,在公平的环境里竞争,而不是用一些不太规范的方式。之前我们都看到,在同一个时间段里有相似主题的展览,这样就导致价格下降,利润下降,这是大家不愿意见到的场景。不仅仅对展商和主办机构没有好处,同时也可能是上海的损失。这就是说,在展览考量的时候,需要考虑存在同类展览的竞争,能否把举办时间错开。这对上海也是好事情,从上海决策层面来说,是需要考虑的。
二、亚洲博闻在中国的战略
1、将注意力集中在大型展览上。大型是指超过一百万英镑销售额以上的展览。这样的措施和战略,能够为我们带来最高回报。
2、关注二、三线城市的发展。我们会把现有的展览带到越来越多的二、三线城市,并在此基础上,把中国品牌展拓展到海外。
3、持续进行收购,更加注重线上业务。博闻跟阿里巴巴有这样的战略合作,阿里巴巴是世界上最大的商贸平台,UBM又是亚洲地区有着影响力的展览企业。通过这样的战略合作,双方可以交叉推广市场营销,能够共同向市场推出非常有意思的解决方案。
6、北京振威展览集团总经理张学山发言要点
实现现代服务业的转型,完善现代服务业的市场开放,是国家确定的政策。展览行业是高端服务业,国家商务部把展览行业定为生产型服务业。
谈到战略路径的选择,资本运作现在成为重点方向。资本运作并不一定意味着上市,并购项目也是资本运作。当然展览行业仅有资本还不够,还必须要有品牌。展览行业是轻资产行业,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要求参展商一年一付,两年一付,把定金,展会租金支付给你,他为什么这么信任你?就是品牌,信任你的品牌,才会给你钱。
在中国市场发展快的,要么是以国企为背景,因为他们不缺钱,不缺背景。对外资公司洋枪队来说,他们有资本和品牌,他们在国外树立品牌之后,到中国来直接复制,再加上另外一只手,拿着钱袋子收购兼并展会,攻城掠地。而民营公司既没有更多的背景,也没有更多的资源,我们的品牌在塑造过程中,拥抱资源的过程可能需要加快一点。虽然不能改变真正的大格局,但是至少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途径,一种方式。从现实来讲,可以预料,资本加品牌一定是将来的发展重点。
产业分层正在形成,今后八到十年里,很可能是单个大展的天下,可能有二十家、三十家大型展览集团,而不是像现在那样,中国有上千家展览公司,一定是相对集中,有一点垄断。任何行业都是如此,二十年前的IT行业,三十年前的家电行业,以及现在的房地产行业都在逐渐集合,走向集约化发展。未来的5-10年时间,中国会展行业一定会通过大规模并购,甚至淘汰,最后形成二、三十家大型会展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