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季路德:我们要办什么样的进博会2018/12/28

我们要办什么样的进博会

季路德

(2018年11月25日)

所谓“办什么样的进博会”,就是说,进博会开幕之后,社会公众看到了什么,是一个横截面。

总体上讲,首届进博会的项目设计很合理,确实是“小世博会、广交会、博螯论坛”的集合,是一个今后可以不断拓展、丰富的基本模式。

 

本届进博会,有几个特点很值得称道。

一是论坛主题。进博会举世瞩目,世界各国,不论是对中国友好还是猜疑还是抱有警惕心理,都很关心中国将发出什么声音。而论坛是最集中、最直接的信息发布渠道。进博会就是一个国际贸易展会项目,论坛的主题就是讨论国际贸易与开放、投资、创新的关系。不管你国际舆论如何,不管个别国家对中国有敌意,装作没有看到进博会,恺撒的归恺撒,上帝的归上帝。我们就是传递一个信念:国际贸易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就是一个态度:中国将坚定不移地开放。

二是国家展。在国际商贸展里划出一个区域,由各国政府来展示国家形象,每个国家的展区基本相等。这是一个很好的创举,应该为这个创意颁个奖章!

三是企业展。首届进博会7个企业展区,6个基本上是B2C(服务贸易展区里有生产服务),1个是生产资料的基础——工作母机,即高端制造设备。作为首届,这很有象征意义——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而让生活更美好的基础之一,是实体经济。这种布局,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四是配套现场活动。进博会的整个配套现场活动有两百多场,包括国别主题活动、系列论坛、互动类活动等,主办方身份广泛、内容丰富多彩、主题特色鲜明,很好地向世界传播了各种信息,也扩大了进博会的影响。我参加了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携手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等主办的“世界经济再平衡:中国的角色和作用”为主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英国国际贸易大臣福克斯、法国前总理拉法兰、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杨洁勉分别作了主旨演讲。





上图依次为: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陈东晓、英国国际贸易大臣福克斯、法国前总理拉法兰、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杨洁勉。

今后的进博会项目肯定会有调整,怎么调整,也是见仁见智的事。个人提出几个小建议,不知道是否合理。总体上讲,进博会是一个有外交意义的经济项目,因此要在“经济”“外交”两方面调整。

1、经济方面主要是突出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

所谓国际化,就是展区设计要综合考虑中国的国际贸易战略。现在的展区设计,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吸引力不够。高端设备、高品质消费品等,大都是来自发达国家,如果能增加大宗农牧产品、原材料、能源等,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参展应该很有帮助。

所谓市场化,就是考虑和贸易有关的配套服务措施,能够常态化,比如完善纠纷协商机制,金融、物流、法律、通讯等服务的现场机构等等。本届进博会有相关机构入驻现场,但是展后就撤走。不知道展馆中有没有常年办公区,让这里成为“国际贸易中心”的一个物理存在,成为“国际大卖场”的地标。

所谓专业化,在两个层面考虑。一是增设“技术贸易”展。国际贸易分为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三个部分。现在国内,就国际贸易交易会而言,货物贸易有广交会,服务贸易有京交会,技术贸易有上交会。而进博会有货物贸易展区和服务贸易展区,缺了技术贸易。如果增设技术贸易专区,既完善了国际贸易内容,更重要的是能有效保护知识产权,促进高新技术的流通。二是在货物贸易展区中,逐步强化、细化各个类别,比如在生产资料方面,按产业类别分区,突出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有帮助的生产资料;在消费资料方面,更加突出国际品牌,突出有高科技、环保特征的衣食住(耐用消费品)行消费品;

2、外交方面主要是增加民间交往。

进博会不是各国官员之间的觥筹交错、折冲樽俎,而是各国民间的交往。通过经济往来,做了生意,也达到了相互了解、建立友谊的目的。只要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通过各种活动,彼此增加信任,那么这个世界将会更稳定,想搞事的政治家将越来越受到民众的抵制。

本届进博会在组织社会公众参观方面,可能有两方面担心:一是安全,在封闭的区域,同时汇聚了十几万人,很难管理;二是本来是做生意的场所,一下子让很多纯为看热闹的人进来,素质良莠不齐,影响商业氛围。这两个方面的担心都是有道理的。因为是首届,时间仓促,缺少经验,难免过于谨慎,进退失据。

首届过后,喘口气,定定神。建议以后的进博会,在民众参观方面可以放开一些。

一是把国家展和企业展分开。在异国举办国家展,本来就是本国的国家名片,是面向异国老百姓的。进博会开幕之后,就可对社会公众开放国家展,当然管理上要有措施。


二是对企业展里的高端装备、技术贸易等展区,可以组织广大青少年,包括普通高校、职业学校的学生来参观。我的一位复旦教师朋友认为,组织孩子们就近参观各国的先进生产力,胜读十年书!我们一直强调某某事要从孩子抓起,现在家门口的机会却放弃了,令人叹息!

三是改进公众参观方式。以上两个开放,是从进博会开幕就实现。而企业展区对社会公众的开放,可以继续沿袭目前的做法,即到最后两天再开放。具体操作程序,本届进博会采取分配名额到各区、街道,这样做,有一定道理。今后可以简化,类似于购买火车票,在网上预定,额满为止,到时候刷身份证入场。

顺便补充一句:本届进博会上,一些“大爷大妈”举止难看,这本质上是小市民与现代工商文明的冲突,没有必要让这些行为干扰我们的开放。我印象中,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上海展览中心举行冷餐会,一些衣冠楚楚、颇有身份的人士参加,结束后还把不锈钢餐具放衣兜里带回家,媒体报道了这个现象并加以抨击。现在呢?随着上海的日益国际化,这种现象是越来越多了还是越来越少了?是受社会鼓励还是受到批评?

只要我们坚持举办国际化活动,上海市民将越来越以平常心来参与。我们要以这个理念,坚持把进博会办下去,越办越好!

行业信息
展会动态
业内动态
政策法规
相关文章推荐
上海市会展行业协会信息公开制度
2024/03/22
上海市会展行业协会信用信息管理制度
2024/03/22
邮件订阅
SCEI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