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意象再造”-第16届海平线绘画雕塑联展在上海中华艺术宫举行2017/01/10

来源:上海展会网

展期: 2016年12月6日 - 2017年2月12日
观展:上午9点 - 下午5点 (周一闭馆)
地点: 中华艺术宫(17号展厅)

前言

回眸上个世纪,1986年6月19日,由中国美协上海分会主办的“海平线86绘画联展”在上海美术展览馆初次亮相,那是一次艺术之旅的扬帆起航,联展以视觉艺术的学术探索为宗旨,邀请了26位敢于探索并具艺术个性的中青年美术家参展,共展出85件作品。展览受到了上海及全国美术界的关注,北京、河北、江苏、浙江等地同行专程前来观摩。“海平线86绘画联展”还开启了新的学术机制,将作品展览、媒体传播和学术研讨融为一体,“海平线”引发的震动远远超过了画展本身,它不仅启发了上海文化界对于文化艺术的思考和争鸣;同时更重要的是,从注重个人的艺术追求到发掘艺术的社会价值。

随着第一届“海平线”作者的成长,它所带来的蝴蝶效应至今绵绵不绝,成功举办了15届展览的“海平线”已成为上海美术界重要的品牌展览。30年来,“海平线”始终以中青年为主力,以探索性、学术性、时代性为主旨,相继推出艺术家近400位,他们大都已经成为上海美术界的骨干力量。可以说,“海平线”对上海中青年美术力量的发现和培养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


本届“海平线”将主题落在“意向再造”上,面对当下中国文化的发展重心已回归到对本土文化、哲学的发掘上,我们试图回归对东方文化的思考。“意象”是东方审美特有的表达方式,渗透进我们的文化血液中,改革开放以来,东西文化汇聚融合,“意象”概念已经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表达,而是国际语境下对东方文化价值的重新审视,“意象”的审美内涵更具国际性、广泛性、互交性。我们邀请了31位艺术家的150余件作品(每位艺术家5件)在中华艺术宫集中展示,通过绘画、雕塑、装置、影像等多种形式,选择探索、研究东方文化新发展的国内外中青年艺术家的作品进行展示,诠释“意象”概念在当代语境下的重构与升华,展现其在国际文化艺术舞台中的独特性、活跃性、发展性。


这将是“海平线”展览一次新的起航,“海平线”不仅仅是一个品牌,也是一种象征。作为一个品牌,30年来的积累和沉淀,是我们弥足珍贵的文化财富;作为一个象征,它承接海派文化的优秀传统,开拓新时代艺术的疆域,并为年轻一代艺术家建构起跨越海平线通向未来实现梦想的一道彩虹。今后,我们将始终秉持“不忘初心、创新发展”的理念,将“海平线”展览持续推向新的辉煌。


“意象再造”

——第16届“海平线”绘画雕塑联展策展人:丁设

“海平线” 绘画雕塑联展自1986年至今已30周年,是上海美术界最重要的品牌展览之一,有一种说法称其为“中国最早的双年展”。“海平线” 展秉承时代性、学术性、探索性的原则,支持关注中青年艺术家的成长和发展,展览已经推出了近400余位艺术家的作品,这些艺术家已成为了今天上海乃至全国美术界的中坚力量。 2014年第15届“海平线”特别展已对“海平线”绘画雕塑联展, 作了一次回顾性的总结。本届“海平线”展,策展的重心回归到对中国文化、东方哲学思想的发掘,展览的主题为“意象再造”,重点讨论中国“意象”概念的本土性、发展性和传播性,讨论国际化语境下如何体现中国文化价值。

“意象”是东方审美的表达方式,渗透我们文化血液,古人认为“意”是指内在抽象的心意,“象”是指外在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是意的寄托物,中国思想史上,儒、释、道三家的思想共构了中国文化的哲学基础,奠定了独特东方的审美观。视觉审美灵性中的意趣、神韵,道性中的方法、经验,抒性中的诗意、妙境,悟性中的感知、升华等构成了“意象”主要表现。早年文人画家对“意象”的概念作了不同的诠释,王维把文人画诗意与画境统一定格为文人水墨画,范宽的 “山川浑厚,草木华滋”,苏轼的“论画以形似,见于儿童邻”,齐白石的“似与不似之间”等描绘论述,都是“意象”审美的很好写照。“意象”审美具有多维性,也有其文化身份的局限性,因此我们不能“泛意象”概念,不能把抽象与具象之间的模糊地带统称为“意象”,甚至将中国“意象”与西方表现主义的概念混淆。中国“意象”不等同于西方表现主义,表现注重直接表达,其笔触只服务于形体或视觉,而中国的写意需在一定法度和规矩中进行,更注重对象背后的精神内涵。今天当人们重新追寻东方生活方式时,那是一种东方文化的自信,是一种东方思想个体心灵的回归。改革开放以来,东西文化汇聚融合,当代“意象”概念已经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表达,而是国际语境下对东方文化价值的重新审视。今天我们谈“再造”具有时代意义,“意象”审美更也具国际性、广泛性、互交性,体现中国作为国际大国的文化气度。“意象”的当代性需根植于本土文化,本土文化是基础是养分,“象形”的阅读是东方的审美的习惯,而“心意”是感觉,是一种精神需求,阅读者有不同的需求,就有不同的可能性,“意象”某种意义上是东方的哲学观,其内容丰富包罗万象。


“意象再造”,是一种回归又是一种发展,也是一种自信。“再造”是一种文化观念,是一种态度。中国当下视觉的表达的方法和手段极为丰富,但从形式上来看,还是大同小异,难以分别其文化、地域特征,因此不能满足更高的文化精神需求。“再造”是对自身文化的尊重,是对本土文化的重新审视,是一种文化精髓的提炼。“再造”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把握东方文化视觉体系与西方表现体系之间的关系,借鉴外来方法手段讲中国审美,讲中国的故事,讲中国习性,讲中国哲学,挖掘传统经典,抢救文化遗产,给东方古老的符号一种新的生命,给即将消失文化瑰宝,再继承再发展,在梳理中国传统文化时,注重当下语境,当下关联,当下态度,“再造”就是当代再传播,当代中国文化价值的再输出。


本届“意象再造”海平线绘画雕塑联展,通过绘画、雕塑、装置、影像等多种类型的展示,邀请30位探索、研究东方文化新发展的上海及国内中青年艺术家的作品进行展示,呈现当下文人独立精神,诠释“意象”概念在当代语境下的重构与升华,展现其在国际文化艺术舞台中的独特性、活跃性、发展性,本次展览艺术家的作品,形式丰富各具特色,体现了国际化语境下人文思考和视觉探索。展览将讨论当下“意象”概念中的意境、书写、悟道、思绪、营造、重构等各方面中的可能性。参展艺术家燕飞翔的绘画作品既浩瀚又微观,充满着东方哲学意味;黄珺的作品通过心电图,记录书写创作过程中的思绪;汪一舟用宣纸做成的倒置的山让地球引力消逝;门雅旭作品采用不锈钢的材质,给中国传统山水一种新的视觉可能;杨宁的中国画古代人物,仿佛置身于现代生活之中;董文胜用光勾勒的水波给湖、河、江、海一种妙境;邵文欢通过影像作品将熟悉的江南园林景象,按照自我的方式重构神秘园;吕旗彰的装置作品将江南山水的意境演绎的更加空灵……


“意象再造”的概念只是引发一个讨论的话题,是对当下文化现象的讨论,是对中国艺术未来发展的讨论,这样的讨论我们将继续……



行业信息
展会动态
业内动态
政策法规
相关文章推荐
上海市会展行业协会信息公开制度
2024/03/22
上海市会展行业协会信用信息管理制度
2024/03/22
邮件订阅
SCEIA.ORG